產褥期是指產后六周內這一時間段。產褥期女性除哺乳以外,全身的器官包括生殖系統、血液循環系統、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等器官要恢復到非孕前狀態的階段。
產褥期女性多數處于母乳喂哺嬰幼兒階段,因此要強化膳食營養供給。哺乳期女性不僅要保證自身營養需求,還必須保證嬰幼兒的營養供應;除了補充充足的蛋白質和能量以外,還要補充纖維素、補血等,應多食富含蛋白質和多湯多水的食物,以利于泌乳、促進產后機體恢復。
(一)蛋白質需求
產后應多食蛋白質、尤其是優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。產后體質虛弱、哺育嬰幼兒、產婦生殖器官復原和臟腑功能康復都需要大量蛋白質。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,含大量的氨基酸,是修復組織器官的基本物質。產婦每日需攝入優質蛋白質90~100克,較正常婦女多20~30克。
動物性食品如雞蛋、禽肉類、魚類可提供優質蛋白質,宜多食用。乳母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應保證有1/3以上來自動物性食品。大豆類食品能提供質量較好的蛋白質和鈣質也應充分利用。
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有雞蛋、魚類、豬瘦肉、雞肉、牛肉、羊肉、豆制品、小米、豆類等。
(二)熱能需求
人體的熱能來源于每天所吃的食物,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這三大營養素會產生豐富熱能。供給熱能的營養素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,可因在機體中的作用、飲食習慣和各地食品的種類而不同。一般情況下,膳食總熱量的60~70%來源于碳水化物,16~25%來自于脂肪,10~14%來自于蛋白質。
產婦每日需要的熱能要高達12500~16500千焦左右。糖類是飲食中最主要的熱能來源,因此產婦宜多吃含糖豐富的食物;但是單靠糖類補充熱量是遠遠不能滿足產婦需要的,還需要攝入動物性食品和堅果類食品
含熱量較高的食物有:羊肉、瘦豬肉、牛肉、雞肉等,核桃仁、花生米、芝麻、松子等,面、大米、小米、玉米等
(三)脂肪需求
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物質和儲能物質,正常人每日飲食中都應攝入適量的脂肪。但過量攝入脂肪反而會對人體產生一定危害,因此對于高脂肪食物的選擇,要做到適量。產婦因哺乳需要,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l克脂肪即可,乳汁中脂肪含量不足,會影響乳汁的分泌,進而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。高血脂、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禁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。
常見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有:(1)堅果類食品,如核桃、開心果、芝麻、花生、松子、腰果、栗子等;(2)動物性食品,如豬、羊、牛等畜肉;(3)水產品,如魚蝦等水產品;(4)食用油及其它。如花生油、芝麻油、菜籽油、葵花籽油、大豆油等;蛋糕、冰激凌、巧克力等。
(四)維生素需求
產婦產后除維生素A需要量增加較少外,其余各種維生素需要量較未孕時增加一倍以上。 因此,產后膳食各種維生素必須增加,以維持產婦的自身健康,促進乳汁分泌,滿足嬰兒生長需要。
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,主要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,如青菜、西紅柿、萵苣、豆類、大白菜、茄子、蘿卜等。
(五)礦物質需求
1.鈣質需求
鈣是骨骼組成的重要成分,是促進骨骼發育的重要營養素。哺乳會令乳母鈣質流失,缺鈣會導致腰痛、腿疼、骨質疏松等問題。所以,乳母必須攝取足夠的鈣質,從而在保證自身需求的同時,保證新生兒生長發育的需要。
含鈣豐富食物有:蝦皮、紫菜、牛奶、海帶、芝麻醬等。如果有必要,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乳酸鈣、碳酸鈣、骨粉等鈣制劑。
2.鐵元素需求
鐵是構成血液中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,由于妊娠期擴充血容量及胎兒需要,約半數的孕婦患缺鐵性貧血,分娩時又因失血丟失約200mg的鐵,哺乳時又要失去一些。產后補鐵是非常必要的,產婦膳食里一定要有高鐵的食材,以補充體內血量。
含鐵豐富的食物有:雞蛋黃、豬血、油菜、菠菜、黑木耳、紅棗、動物肝、紅糖、豆制品等。
(六)促進傷口愈合營養素供給
產婦在生產時都會有傷口,或側切、或剖宮產傷口。為了促進傷口盡快愈合,在安排產婦膳食時,要多供應一些富含膠原蛋白以及維生素的食物,以促進傷口愈合。
膠原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有:鱸魚、豬蹄、海帶、木耳、乳鴿、西紅柿、黑豆等。
(七)預防便秘營養素供給
由于產婦需要攝入大量營養豐富的優質食物,又因產后初期需要臥床靜養,活動量少。因此,很多產婦在產褥期很容易發生產后便秘現象,這對產婦恢復身體很不利。為了防止發生產后便秘,必須增加食物纖維含量豐富的食材攝取。
食物纖維含量豐富的食材有:芹菜、茭白、韭菜,玉米、糙米、燕麥等粗雜糧。